隨著國內核電裝機容量擴張與三代技術商用化加速,不銹鋼核電用管行業迎來高速增長期。數據顯示,2025 年國內市場規模已達 120 億元,預計 2030 年將增至 180 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 8.5%,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將升至 42%。
供給端呈現 “高端突破、集中度提升” 特征。寶鋼、太鋼、久立特材等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升級,使國產焊管市場占有率超 75%,CAP1400 主管道等關鍵產品打破國外 15 年壟斷,實現進口替代。煙臺瑪努爾、中國二重等企業攻克整體鍛造、冷彎成型等核心技術,產品應用于華龍一號、AP1000 等主流堆型,部分主管道單價達億元級,壽命延長至 60 年。當前行業 CR5 集中度達 73%,14 家具備一級資質的企業主導市場,沿海產業集群產能占比超 60%。
需求側受多因素驅動,2025-2030 年新建機組將帶動年需求維持 8-10 萬噸,核電站延壽改造與四代核電技術商業化進一步推高特種管材需求,耐高溫腐蝕材料年均增長 15%。出口表現亮眼,2024 年出口額達 3.2 億美元,同比增長 24%,“一帶一路” 沿線國家采購占比超 67%。
技術層面,數字孿生質檢、激光焊接、抗輻照涂層等技術廣泛應用,使生產成本降低 20%,焊縫性能達基材 95% 以上。政策明確 2027 年關鍵材料國產化率需達 90%,倒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目前 690 合金管等高端產品進口替代率已從 82% 降至 45%,未來五年有望突破 60%。